Zum Inhalt

修行相關

毗尼日用切要

毗尼日用切要 其實只是想找一些在家居士可以用的,但網路上的版本各自有些增減,也包含了很多在家居士用不到的,所以匯集了在一起,僅供參考。若要在日常生活中隨時覺察,提醒心念,平時還可以諷誦華嚴經淨行品。 早覺:睡眠始寤,當願眾生,一切智覺,周顧十方。 唵 地利日哩 莎訶(七遍) 鳴鐘:願此鐘聲超法界,鐵圍幽暗悉皆聞,聞塵清淨證圓通,一切眾生成正覺。 唵 迦囉帝耶 莎訶。(三遍) 聞鍾:聞鐘聲,煩惱輕,智慧長,菩提生,離地獄,出火坑,願成佛,度眾生。 唵 伽囉帝耶 莎訶。(七遍) 著衣: 若著上衣,當願眾生,獲勝善根,至法彼岸。 著下裙時,當願眾生,服諸善根,具足慚愧。 整衣束帶,當願眾生,檢束善根,不令散失。 下單:(寤起下牀。當正立。誦云)。 下足住時,當願眾生,心得解脫,安住不動。 (次云) 從朝寅旦直至暮,一切眾生自回護;,若於足下喪其形,願汝即時生淨土。 唵 逸帝律尼 莎訶。(三遍)… Weiterlesen »毗尼日用切要

南懷瑾老師:真正的拙火是頭頂清涼,身上得暖,骨節軟化,並不是丹田發燙(發燒)

南懷瑾老師:真正的拙火是頭頂清涼,身上得暖,骨節軟化,並不是丹田發燙(發燒)

修行到後來就發生輕靈。越來越輕靈,身體的障礙沒有,心理上煩惱越來越輕了。由薄到輕,安祥。這個安祥是身心都安祥,就叫輕安,輕安是有現象的。

氣脈通了才能達到輕安,輕安以後才能夠超出欲界的禪定,這還是在初禪境界裡頭,還沒有到達二禪呢。

Weiterlesen »南懷瑾老師:真正的拙火是頭頂清涼,身上得暖,骨節軟化,並不是丹田發燙(發燒)

慈誠羅珠堪布:磕頭前念此咒,功德不可思議

慈誠羅珠堪布:磕頭前念此咒,功德不可思議

很多人在修加行,每天都磕幾百個頭。如果在磕頭的時候念誦咒語:

嗡南無滿則西爾耶,拿昧斯西爾耶,拿昧額達麻西爾耶梭哈。

這樣的話,功德可以增上一千萬倍。但是,十萬個頭還是要磕的,這個沒有辦法通過念一句咒語來代替。

Weiterlesen »慈誠羅珠堪布:磕頭前念此咒,功德不可思議

懺雲和尚:業轉了,肉就不香了!

懺雲和尚:業轉了,肉就不香了!

要想著增福增慧,或是有人有病,在病院中,無可奈何之下、問我怎麼好?我看那精神很憂愁、怎麼好呢?就是戒殺。在戒律上第一就是要戒殺。

我們吃眾生肉,由直接的、間接的種種殺生的因緣,能使這個刀,剁在雞的脖子上、或是魚的頭上;而自己想著消災延壽,沒有病、沒有疼,諸事吉祥又如意,無有是處!所以要想消災免難、身體健康,一定先要戒殺。

Weiterlesen »懺雲和尚:業轉了,肉就不香了!

夢參老和尚: 讀經讀得發熱,說明你的罪業消失了!

夢參老和尚: 讀經讀得發熱,說明你的罪業消失了!

地藏菩薩跟娑婆世界眾生緣份很深,故修持地藏法門,功德廣大不可思議 。念誦地藏菩薩咒語,貴在堅持專一, 心誠則靈;若受持則能出苦海、證涅槃,得諸佛龍天擁護,事事吉祥如意。經文像一面鏡子,可以用它來照我們自己,看我們是否犯過這些罪。如果我們做過這些罪,那我們就要承受,不承受也不行。承受是怎麼樣情況呢?墮三途,也就是墮入地獄、餓鬼、畜生。反過來我們學了佛法,有清淨的信心,有清淨的願力,《地藏經》你讀多了,罪業也就消了。

Weiterlesen »夢參老和尚: 讀經讀得發熱,說明你的罪業消失了!

仁清法師:觀想加持的方法

仁清法師:觀想加持的方法

大悲水、大悲砂、大悲香油等等的加持方法

看著啊,(師父舉起杯子)大悲水的加持,怎麼加持呢? 就是用這個指頭中指跟無名指折下來,搞成一個平台,然後呢,食指、小指跟大拇指分三個方向豎起來,這樣容易理解了。然後把你需要加持的東西,如果方便的話,大東西不用了。觀想就可以了。看,放上它非常的平非常的穩。(師父把杯子放到手裡)明白了嗎? 這樣加持。這是加持水的方法。端起來以後啊,你先靜一下,有兩種方法。

Weiterlesen »仁清法師:觀想加持的方法

宣化上人:三無漏學與四宏願

宣化上人:三無漏學與四宏願

宣化上人
一九八一年十二月二十日
開示於吉隆坡
昨晚已講了信、願、行三資糧,今晚我想講戒、定、慧。什麼叫做「戒」?就是止惡防非的一種規則、法律。我們人人遵守這法則──「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」,即是戒。
戒有五戒、八戒、沙彌十戒、比丘二百五十條戒,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條戒,及菩薩十重四十八輕戒,這麼多種種戒相,說來說去都是要我們守規則,不要超禮越規,不做非法之行為。

Weiterlesen »宣化上人:三無漏學與四宏願

世間的三種修行

《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》
夢參老和尚 講解
在世間修行的時候有三種:第一種是修定心,第二種是讀誦,第三種是營福。
這個修定的行者就是修行的人、行道的人。定,就是靜慮、寂靜。在修因的時候,就是修寂靜、修靜慮、修觀,而後成就的時候,達到三摩地。三摩地,前面講了很多;「等持」,翻「寂靜」。修定行的人應該做些資糧的工作,修的時候,你才容易證得。你們要注意的事項,也就是環境、外面的客觀的情形,你都應當注意。

Weiterlesen »世間的三種修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