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才想到以前系統的瀏覽器的 cache 都是放到 ram 裡的,這種剛安裝好系統才會做的一次性事情,久了就忘了。今天忽然想到,剛好複習一下。
根據德文的ubuntu論壇,在ubuntu下建立 RAM-Disk 有三種方法:
- 第一種應該就是比較常用的,在ram 規劃出一定位置的空間,當此空間快滿的時候,資料會被放到置換空間。
- 第二種是直接把ram 格式化成一個硬碟使用(ssd 的概念吧),此硬碟容量將會從 ram 的總量扣除,也就是說如果規劃出1g 出來,那本來16g 的ram之後系統顯示會變成15g。
- 第三種是直接與系統共用整個ram,而且不會被放到置換空間,因此如果 ram 滿了,被放到置換空間會是系統檔,就會拖慢整個系統的運行。
鑑於這台電腦的ram才弱弱8g,所以選用第一種方法!
Table of Contents
掛上 RAM-Disk 的指令
標準設定(max. 50% ram)
#sudo mount -t tmpfs 裝置名稱(或none,會用資料夾名稱代替) /路徑/資料夾名稱
自訂大小 相對值 %(舉例 20% ram)
#sudo mount -t tmpfs -o size=20% 裝置名稱(或none,會用資料夾名稱代替) /路徑/資料夾名稱
自訂大小 絕對值 mb(舉例 200mb ram)
#sudo mount -t tmpfs -o size=200m 裝置名稱(或none,會用資料夾名稱代替) /路徑/資料夾名稱
這個 RAM-Disk 馬上就能用了,不過每次開機都要設定一次,因此可以讓系統每次開機時就能自動掛上 RAM-Disk。
先新增一個名為 ramdisk 資料夾
#sudo mkdir /media/ramdisk
並給予此資料夾所有人最大權限
#sudo chmod 777 /media/ramdisk
之後在 /etc/fstab 加入一行指令,這樣系統每次開機時就會自動掛上 RAM-Disk到ram。
#sudo nano /etc/fstab
加上自己設定要使用相對值或絕對值
tmpfs /media/ramdisk tmpfs defaults,size=20% 0 0 或 tmpfs /media/ramdisk tmpfs defaults,size=20%,x-gvfs-show 0 0 加 x-gvfs-show RAM-Disk 會顯示在檔案總管理裡
或是給予其裝置名稱
裝置名稱 /media/ramdisk tmpfs defaults,size=20% 0 0 或 裝置名稱 /media/ramdisk tmpfs defaults,size=20%,x-gvfs-show 0 0
若要即刻掛上 RAM-Disk 可使用
掛上 /etc/fstab裡設定的裝置
#sudo mount -a
掛上 /etc/fstab裡名為tmpfs裝置
#sudo mount tmpfs
要移除的話,
#sudo umount /media/ramdisk
測試寫入速度
#sudo dd if=/dev/zero of=/media/ramdisk/zero bs=4k count=100000
測試讀取速度
#sudo dd if=/media/ramdisk/zero of=/dev/null bs=4k count=100000
測試出,寫入速度 1,1 GB/s,讀取速度 1,6 GB/s
參考網站:
How to Easily Create RAM Disk on Debian, Ubuntu, Linux Mint, CentOS
一開始可以點擊磁碟圖案,掛上與卸除。過幾天後就不行了,不知道是因為更新還是安裝了其他程式的關係?!反正找不出原因。
而新安裝的程式有些會自動用到這個磁碟,比如kdenlive?!不知道原理是啥?
等下次從新安裝系統才找問題來源了